手動輪椅車的可折疊設計體現在哪里
手動輪椅車的可折疊設計是其便攜性的核心,通過對車架結構、連接部件和關鍵組件的模塊化拆分與聯動設計,實現 “體積大幅縮小、便于收納 / 搬運” 的功能,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關鍵部位和設計邏輯上:
手動輪椅車的可折疊設計是其便攜性的核心,通過對車架結構、連接部件和關鍵組件的模塊化拆分與聯動設計,實現 “體積大幅縮小、便于收納 / 搬運” 的功能,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關鍵部位和設計邏輯上:
一、核心折疊結構:車架的 “多維度可動設計”
車架是折疊功能的基礎,通過鉸鏈、卡扣、滑軌等部件,實現 “橫向收窄、縱向縮短” 的雙重折疊效果,常見結構有以下 3 種:
1.交叉式(X 型)折疊車架
設計原理:車架主體由兩組 “交叉金屬桿” 組成,桿的交叉點通過可旋轉鉸鏈連接,兩側車架通過 “彈性卡扣” 固定展開狀態;折疊時,按下卡扣解鎖,雙手向中間按壓兩側扶手,交叉桿會繞鉸鏈旋轉,使車架從 “展開的矩形” 收縮為 “扁平的 X 型”。
核心體現:是最主流的折疊設計,折疊后橫向寬度可從 60-70cm 縮小至 25-35cm,縱向長度從 110-130cm 縮短至 60-80cm,且折疊過程無需拆卸零件,10 秒內可完成。
適用場景:家用、出行(如汽車后備箱收納、公交 / 地鐵攜帶)。
2.側折式(單邊折疊)車架
設計原理:車架一側為固定桿,另一側為 “可翻轉的活動桿”,活動桿與座椅框架通過翻轉鉸鏈連接;折疊時,先將座椅墊取下(部分款式為固定軟墊),再向上翻轉活動側的車架,使兩側車架貼合,實現橫向收窄。
核心體現:折疊后厚度更薄(約 15-20cm),適合狹窄空間收納(如衣柜、樓梯間),但縱向縮短幅度較小,更適合短途搬運。
3.拆分式(半折疊)車架
設計原理:車架分為 “座椅框架” 和 “輪軸底座” 兩部分,兩者通過快拆卡扣連接;折疊時,解開卡扣,可將座椅框架與底座分離,底座部分可進一步交叉折疊,座椅框架單獨收納。
核心體現:拆分后重量更輕(單部分重量 5-8kg),適合力氣較小的使用者或上下樓搬運,但折疊步驟略多,需注意零件丟失。
二、關鍵組件的 “適配折疊設計”
除車架外,輪椅的扶手、腳踏、靠背等組件也會配合折疊動作設計,避免折疊時 “卡殼” 或 “體積冗余”,具體細節如下:
1.可翻轉 / 拆卸扶手
設計邏輯:扶手是影響橫向寬度的關鍵部件,常見兩種適配設計:
① 翻轉扶手:扶手與座椅框架通過垂直鉸鏈連接,展開時扶手水平固定,折疊前可向上翻轉 90°(貼合靠背),減少橫向占用空間;
② 快拆扶手:扶手底部裝有按壓式快拆按鈕,按下按鈕可將扶手完全拆下,進一步縮小折疊后的寬度(適合超窄空間收納,如飛機行李架)。
2.可調節 / 折疊腳踏
設計邏輯:腳踏若固定,會在折疊時突出,增加縱向長度,因此常見兩種設計:
① 可翻轉腳踏:腳踏板與連接桿通過旋轉軸連接,折疊時可將腳踏板向上翻轉至與小腿貼合,或向下翻轉至與地面垂直;
② 可伸縮腳踏:連接桿為 “多節套管結構”,可向內收縮(長度從 20-30cm 縮短至 10-15cm),避免折疊時腳踏突出。
3.可后傾 / 拆卸靠背
設計邏輯:部分輪椅的靠背框架通過角度調節鉸鏈連接,折疊時可將靠背向后傾斜 15-30°,使整個輪椅更貼近地面,降低折疊后的高度;部分輕便款輪椅的靠背甚至可完全拆卸(通過卡扣或螺絲),進一步減輕重量和體積。
三、細節優化:提升折疊便利性與安全性
為了讓折疊操作更順暢、收納后更穩定,手動輪椅還會在細節上做優化,體現 “人性化折疊設計”:
折疊鎖定裝置:折疊后會自動彈出 “安全卡扣” 或 “鎖扣”,防止輪椅在搬運過程中意外展開,避免傾倒;展開時需手動解鎖,確保使用時的穩定性。
輕量化材質適配:折疊車架多采用鋁合金或碳纖維材質,重量輕(整體重量 8-15kg,部分輕便款僅 5-8kg),即使折疊后也便于單人搬運(如拎起放入汽車后備箱)。
收納輔助設計:部分輪椅折疊后會預留 “手提凹槽” 或 “肩帶掛鉤”,方便使用者手提或肩背;還有的會在車架底部設計 “滾輪”,折疊后可像行李箱一樣推行,減少搬運負擔。